|
|
|
|
|
您當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頁 > 本地文化 > 紅安西大門:上新集鎮(zhèn)

紅安西大門:上新集鎮(zhèn)

關鍵詞:紅安文化,大門,新集     我要發(fā)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關機構: 紅安第一門戶網(wǎng)
  • 電 話:
  • 網(wǎng) 址:http://incentive-group.com/bendi/
  • 感謝 hbha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納
  • 點擊率:1153

    已有0網(wǎng)友參與糾錯

上新集鎮(zhèn)位于縣西,地處紅安、黃陂、大悟三縣交界處,屬丘陵地區(qū)。主要山峰有小程山、大成寨、仙人洞山、刀背嶺!包S土”、“宋大”、“上臺”和“上姚”公路在境內縱橫交錯。版圖面積為87.5平方公里,轄1個居民委員會,24個行政村,261個村民小組。有9213戶,4.21萬人。這里是黃岡市的口子鎮(zhèn),紅安縣的西大門和經濟重鎮(zhèn),連續(xù)幾年名列全縣綜合經濟發(fā)展三強鄉(xiāng)鎮(zhèn)。

這里農業(yè)經濟作物以水稻、小麥、油菜、棉花為主,盛產青茶、煙葉、油茶、烏柏。2005年全鎮(zhèn)工農業(yè)總產值為45824元。

全鎮(zhèn)有水泥廠、磚廠、彩瓦廠等鎮(zhèn)辦,村辦、聯(lián)辦和個體企業(yè)130家。

這里有豐富的文化底蘊。革命戰(zhàn)爭年代走出了韓先楚、李世焱、何德慶、盧燕秋、吳正庭等一批人民軍隊高級將領。北宋時期著名理學家程頤、程顥曾在這里講過學。該鎮(zhèn)“小程山”便是當年人們?yōu)榧o念他們而用其姓氏命名的。清末著名“小京官”陳逵九,晚年在老家譚家田創(chuàng)辦了“談稼軒”書屋,在橋店創(chuàng)辦了“延陵小學堂”,為家鄉(xiāng)興辦教育而東奔西走、廢寢忘食。

野生甲魚(俗稱“腳魚”),苕粉條是上新集鎮(zhèn)知名土特產。甲魚肥而不膩,味鮮爽口。苕粉條則是將本地紅心苕蒸熟曬干,碾成粉末并經多道手工程序后制成粉條。觀之白里透黃,食之香醇渾厚,回味無窮。

上新集鎮(zhèn)農村文化建設在全縣頗有影響。紅安文化站于1976年始建,1982年改建。占地面積1098平方米,建筑面積966平方米。內設影劇院、游藝廳、圖書室、工藝室、老年活動中心等。該站在堅持開展陣地文傳活動的同時,還長年深入農村建圖書室、辦文化點,組建農民管樂隊,積極開展多重村組文化活動并十幾年如一日。使該鎮(zhèn)農村文化工作年年步上新臺階。1995年,文化站長何澤鳳被市人事局、文化局評為優(yōu)秀文化站長,1996年被省委宣傳部、文化廳、財政廳評為全省百強文化站長。

目前,全鎮(zhèn)有皮影隊3個、牌子鑼鼓6套、農民銅管樂隊7個、文化輕騎隊1個,并經常開展活動。黃才畈村農民黃叢武,將打擊樂、二胡、嗩吶固定在器樂架上,表演時自唱自奏,形成一人一臺戲,既熱鬧、方便,又生動。他在省、市、縣多家電視臺進行過專題表演和接受采訪,每年均在全縣各地演出200余場次。在紅安境內他已形成“黃叢武文藝輕騎隊”文化品牌。

豐富的文化生活培養(yǎng)和鍛煉了當?shù)剞r民,目前已有李氏畈村陳邦友、楊德李等一批青年農民,闖進武漢創(chuàng)建印刷包裝公司、武漢圖書大世界,從事文化產業(yè)的開發(fā)和經營,并創(chuàng)造了極大的經濟效益。


http://incentive-group.com

贊助商提供的廣告
糾錯信息:( 已有 0 人發(fā)表糾錯信息 )
電話:010-61744288 傳真:010-61744288 郵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市昌平區(qū)北七家宏福大廈1007室 郵編:100000
Copyright © 2004-2025 北京城市聯(lián)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  技術支持:城市聯(lián)盟
不良信息舉報中心
='{"id":"10"}'>